作家部落 傅晓红

    唱山歌

    如今的人们欣赏艺术,很容易走极端。青睐的,不是最洋的,就是最土的。比如听歌,要么倾心阳春白雪的意大利歌剧,要么推崇土得掉渣的民谣俚曲。曾记得十年前,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携手在古老的紫禁城上放歌,在中国所受到的追捧,令人咂舌。红墙黄瓦的上空缭绕着洋腔洋调,2000美金的票价仍一票难求!

    我曾有幸听过号称“东方夜鹰”的维族姑娘迪里拜尔唱歌,她是国内著名的美声女高音,唱的是意大利歌剧中的经典曲目,那音色如绸缎一般具有光泽,圆润、浑厚、高音松弛、优美,听了让人陶醉难忘。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也同样得到人们的喜爱,央视一连几届的“青歌大赛”,都专门设立了原生态歌曲的参赛项目。苗寨山歌、彝族情歌、马头琴伴奏的蒙古长调------那土啦啦的直嗓子吼出来的歌,竟然那么直抒胸臆,热烈、畅快,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热血沸腾。那些民歌还配有了各个声部,歌声有了层次,增加了音乐的广度和宽度,变得更加圆融流畅、更加优美动人。许多人,包括我,都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大饱耳福。

    其实我们这辈人,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就是那点可怜的民歌知识。过去了的那个年代,眼一睁,高音喇叭里就是“东方红”,那是陕北民歌。看电影学唱的是“刘三姐”,那是壮族山歌;“五朵金花”、“阿诗玛”那是白族和彝族的山歌。粉碎“四人帮”以后,学会了唱 “绣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也都是些陕北民歌。那时喜欢民歌,是认为民歌旋律优美抒情,较之硬邦邦的革命进行曲来,好听多啦。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广了,国内对民歌的禁锢也少了,听到的民歌就多了起来,知道了陕北的信天游、内蒙的爬山调、甘肃、青海的花儿、晋北的小曲儿等等。这些民歌大都反映当地百姓兵灾连年民不聊生、不得不抛家别舍“走西口”的悲怆与悲凉,旋律缠绵高亢、荡气回肠。我非常喜欢。

    总以为国内民歌,除了上面提到的北方民歌,就是南方少数民族唱的山歌。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耕种唱、狩猎唱,求偶唱、失恋唱,表达内心感受的一切都可以变成山歌唱出来。再加上身处偏隅之地,交通不便,隔着山头或山涧,拉开嗓子高歌一曲,就什么都倾诉了,不比电话和伊妹儿慢,还很有意境。

    从不认为山歌也会属于鱼米之乡的长江三角洲百姓。前些日子,在江南著名的富裕之乡常熟市古里镇,孤陋寡闻的我居然听到了山歌。

    独唱、对唱、合唱------身穿彩色民族服装的男女民间歌手们为我们唱山歌。表演者都是道道地地的常熟当地居民,一开口,歌声充满了乡野泥土味:

    “山歌勿唱忘记多,

    大路勿走草成窝,

    快刀勿磨生黄锈,

       胸膛勿挺背要驼。”

    嘹亮本色的土嗓音,香糯的吴语方言,这是首四句头短歌。听介绍,还有三句头短歌,也有几十句、上百句的叙事长歌。

    “牵砻舂米上笼来,大砻小砻正当场。

    东山竹头扎架子,两根银绳牵笼来。

    九月里新稻底登仔场,石臼里舂米硬碰硬。

    两只手舂米是细娘家,一只脚舂米是小后生。

    忙叫细娘买包糖,蒸一笼米糕么过重阳。”

      歌手们还给我们演唱了《舂米歌》、《大山歌》、男女情歌对唱等等,这些山歌内容涵盖面很广,有儿歌、情歌,有劳动歌、丰收歌、节令歌,连婚丧嫁娶也有歌唱。江南农民劳动、生活的喜悦和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中年女歌手唱起了急口山歌《俏情郎》,说的是一位姑娘蹲在河边洗衣裳,抬头看见了她的情郎,她从他的鞋子往上看,什么样的袜子、袜带、什么样的绸裤,一直看到他手里拿着的描金扇子。歌词详尽细腻,很口语化,节奏急促、跳跃,活像美国黑人歌手唱的“Rap”,很有意思。

    这些山歌有名字,叫白茆山歌,它已被国务院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大约在4500多年前,一支良渚文化部族从北方迁徒定居在常熟古里镇白茆塘流域,山歌就此离开了北方大山,开始在江南的水边扎根、发芽,逐步形成了现如今这般充满氤氲水气的吴地山歌。专家考证说白茆山歌的形成不会迟过《诗经》。在白茆,至今还流传着汉相张良传授山歌的故事,“张良就是唱歌郎,坐着风筝教思乡”的歌词记载了这段历史,很是传奇。

    听介绍,清朝初年,白茆塘边的红豆山庄隐居着钱谦益、柳如是夫妇。一位是前东林党领袖、大诗人,一位曾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才女。每每黄昏,夕阳西下,夫妇二人泛舟河上,诗歌和唱,情意融融。给白茆山歌增添了许多才子佳人的想象。不过我以为,他俩唱和的诗歌绝非此山歌也。

    解放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民间群众文艺,多次举办过隔河万人山歌对唱,那时的白茆山歌又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为我们表演的最后一曲是最著名的合唱“三邀三环”《白茆塘上好风光》。“三邀三环”是吴地民歌中独有的山歌曲调,音域宽、多变化,男女声有重有合,节奏时快时慢,还有声部,十分有感染力。白茆歌手唱着这首歌参加过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很受欢迎。

    白茆镇富庶安逸,白茆人爱唱山歌。当地人说,爱唱山歌的人民是热爱生活、勤劳温顺的人民,所以白茆镇才富庶安逸;又有人说,因为白茆镇富庶安逸,白茆人才有闲情逸致唱山歌。这似乎像绕口令,细想,它们应该是互为因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