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部落 胥容菲

    金声玉顺

    简 介

    《金声玉顺》是我会会员胥容菲女士主编的中国古代金银珠宝首饰文化专著,2013年6月故宫出版社出版,北京雅昌印刷,装帧精美,图文并茂。《金声玉顺》共有四章十八节,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金银珠宝首饰中的头饰、腕饰、耳饰、项饰、腰饰等绝大多数品类,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古代人对美与时尚的追求,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均在书中可见一斑!《金声玉顺》内容深入浅出,既有专业介绍,更穿插了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让中国古代金银珠宝首饰再现光影之美,以简静心态塑造传世风雅。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凤民先生为本书做序,玉顺行典藏馆提供藏品支持。

     

    第一章   云髻美簪

    东方美人,自古温婉如玉,柔情似水。尤其那一头乌黑的秀发,如云一般飘逸,如瀑一样潇洒。

    历史上,有哪个地域的女子如东方女子般兰心慧智,如艺术品般打造一头青丝?在敦煌壁画里,在古陶佣雕刻中,在文人墨客灵动的笔下,我们见到过几百种美轮美奂的发髻:高耸入云的高髻,小巧玲珑的环髻,饱满圆润的圆髻、轻盈娇媚的蝉髻……美人不仅用巧手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发式,更用各类金银、珠翠、丝绢精心妆点,使得云髻风景美不胜收。

    古往今来,女子装饰发髻的饰品很多,其中最经典有簪、钗、梳、钿、步摇、扁方等等。品类如此繁多的古典发饰究竟在女人的巧手妆扮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先来了解一下“簪”。“簪”是古代女子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是一种用来插定发髻或发冠的长针。簪的本名称“笄”,在古代,汉族的结发方式,无论是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都需要以簪约束固定。女子年满十五岁时,如果已许嫁,便将头发绾成一个髻,即以簪插定发髻,以示成人,如“年已及笄”。

    据考古记载,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远古的祖先们为了让满头长发不影响正常的劳作与生活,便想尽各种方法挽弄自己的头发。渐渐地,他们发现长发可以在打结后用针状物在头部进行固定,于是便时常用动物的骨头磨成骨针插在头上,这就是最早的“簪”。直至商周时期,簪的材料仍然以骨为主。到汉代时,随着人们对妆饰物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了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唐宋元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空前发展,那时为达官贵族打造的簪普遍使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到了明清时期,金银簪的造型及繁复程度达到顶峰,光制作工艺就有錾花,镂花、掐丝、累丝等几十种,华丽的簪子还镶嵌着红宝石、珍珠、碧玺等名贵珠宝。

    在古代女子常用的发饰中,除了“簪”,还有“钗”和“步摇”,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就形制而言,单股笄称“簪”,双股笄叫做“钗”,笄首有垂珠坠饰者则称为“步摇”。 通常“簪”和“钗”的造型略简洁,以实用功能为主,图形纹饰多錾刻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符号等图案。而“步摇”在《释名》中的解释为:“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可见步摇以装饰功能为主,通常所用材质高贵,制作精美,垂珠玎珰,颇显东方女子行步动态之美。除“步摇”外,还有一种妆点发饰即“钿花”,它是用金,银,玉,贝等贵重物品做成的花朵状头饰,一般小巧玲珑,用于搭配和点缀美丽的发髻,彰显发髻细节生动。另外在明清时,妇女们开始使用一种固定特殊造型的头饰,簪头造型呈扁平一字型,即俗称的“扁方”。

    回顾这些穿越历史的云髻美簪,会让人不知不觉陷入一种唯美而华丽的古典风情中,仿佛面对着时光的魔镜,欣赏一个个年代迥异又各具风采的女子在铜镜前薄施粉黛、巧挽青丝,古人对生活的品位、对美的追求,透过那些历经时光的簪钗巧妙地传达着,那些构思精巧又线条流畅的发饰是那样的引人入胜,仿佛诉说着一段段美丽的生活希冀与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